特别研究助理
岗位名称
特别研究助理
企业名称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18150019696;15159723275
学历要求
硕士
所属领域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科学研究,涉海服务
所在地区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
人数
1
来源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公司简介
1964年,为落实国家声学规划,满足国家迫切需要,形成全国声学学科研究中心,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将原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超声、建筑声3个实验室,1958年成立的南海研究站、1960年成立的东海研究站、1961年成立的北海研究站整体纳入声学所。
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目前,声学所在北京设有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单元;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
声学所定位是:主要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发展研究,围绕未来5到10年我国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战略急需,着力破解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前瞻性重大科技难题与系统集成瓶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与竞争能力,取得创新性重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保持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研究所的地位,把声学所打造成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国内外一流的国立专业研究机构。
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声学所拥有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22年底,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包括正高级人员170余人,副高级人员280余人。
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有物理学(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个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22年底,共有在学研究生562人,其中硕士生280人、博士生282人。目前在站全职博士后50人。
2022年,共有在研项目853项(包括新增项目531项)。
2022年,表面波快速氢气传感技术突破了钯基材料响应与制备方法、声表面波氢敏机理模型构建、声表面波氢敏芯片优化设计与可控制造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新型高性能声表面波氢传感器件及系统样机,实现了低功耗条件下亚秒级的超快响应速度和ppm级的高灵敏度,相关成果在科技日报进行专题报道。
2022年,次声波在海洋中传播规律及其应用项目针对海洋中次声波传播机理、规律及其背景场特性以及平台结构振动冲击与湍流相互作用激发次声特征机理与规律两个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海洋次声地声传播、船舶辐射噪声与海洋甚低频波动相互作用、航行物体特低频绕流场与外部声场相互作用、水下次声实验等方面取得了具有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有力推动了水下次声学研究及其与海洋地震波动力学、航行物体流体力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发展。
2022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面向电力场景的物联传感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及装置与应用”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路交通噪声综合防治管控及主动提升技术研究”获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王文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人物奖。
2022年,全年共申请专利201项,其中PCT及国外专利申请15件;授权专利140项,其中国外专利授权20件;软件登记21项。发表期刊论文306篇,其中SCI收录129篇,EI收录141篇;发表会议论文87篇,EI以上收录35篇。主持发布国际标准2项,主持发布国家标准3项,参与发布国家标准4项。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
声学所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22年度完成了9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作业211天,安全航行2万余海里。
2022年,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网完成了新一代海底接驳系统和深海声学传感器等设备的研制,已在海底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充分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设备样机的可靠性。开展了多项深海科学实验,首次实现对鲸豚尸体分解过程的在线观测,实现深海声学观测试验、全海深水文剖面实时观测、40km水声无线拓展观测、百兆速率海底蓝绿激光双向传输试验,为南海网建设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学所是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分会等学术机构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有《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声学》《网络新媒体技术》《声学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岗位要求
任职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遵守中国科学院章程,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
2.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者优先考虑。
3.具有船舶电子中级职称或无限航区750千瓦及以上电子电气员适任证书,在远洋船舶、海工船或科考船上担任电子电气员的实际海龄累计2年以上。有国家注册电气师证书,工程船、科考船、动力定位船电气管理经验,熟悉电力推进、船舶科考设备者优先考虑。
4.无重大责任事故,近3年未出现过工作事故或违规违纪等问题,海上工作经历中安全记录良好。
5.具有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岗位职责范围内有关规范、规则和国际公约的规定;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解决本职工作中的技术、业务和管理问题,能够熟练使用本岗位专业英语。
6.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7.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有志于长期从事海上船舶岗位工作。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廉洁自律。
2.船舶设计与建造期间,参与图纸审核、技术洽谈及驻厂监造工作,参加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试验、验收等过程,承担电气等专业监造职责。
3.船舶运行阶段,在轮机长领导下主管全船电气设备系统、船载调查设备电气系统等工作,配合轮机长完成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确保船舶航行、各项设备的正常操作。
4.组织制定电气设备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维护保养及日常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船舶电气设备运行操作手册并组织人员培训与考核;做好相关物资申请、验收、保管、使用记录等工作。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03 1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