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9日,2023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交流大会在山东省威海南海新区成功召开。本次大会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为主题,会议议程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会和分报告会。大会汇集了全国十六个沿海城市县区(市)地方政府代表,并邀请了江桂斌院士、焦念志院士等专家、学者近500余名,为共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献计献力。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主办;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碳汇分会、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自然资源部北海发展研究院、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承办;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文化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绿地汭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会中,与会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以主题报告、专题演讲、互动交流等方式,研讨海洋生态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把脉海洋发展现状,探索海洋污染解决办法,共商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会议开始前,学生代表以朗诵的方式表现了威海生态环境的优美和日益向好的态势。随后,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宏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海洋生态修复处王浩然、北京交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刘颖、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玉生分别发表致辞。



主会场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鲁东大学党委书记王庆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焦念志院士,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屈强会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蔡锋所长、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王诗成副厅长分别做了题为《碳中和与新污染物治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状况与认识》《海滩系统生态修复发展之路——从海滩养护到活力海岸构建》《渤海绿色高质发展行动计划》的主旨报告。





温州市(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李昌达主任和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王吉明副局长分别做了题为《深耕海洋生态修复 建设共富海上花园》《保护修复海洋生态 打造海上绿水青山》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分享。

大会公布了2023年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名录,并以视频的形式具体展示了各单位创新适用技术的研究成果、典型案例、实践经验。该目录是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遴选,确定出40项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威海市共有两项技术入选。其中,由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承担的海堤堤面植被修复技术,主要针对海岸带堤面向海侧进行生态护岸,同时进行衍生品的产业化开发,是一项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南海新区的滨海湿地修复中应用,为广大单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对今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中,威海蓝色经济研究院赵明波院长还宣读了《青年学者争当生态海洋创新发展主力威海倡议》,表明了威海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决心与信心,并呼吁大家共同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挖掘海洋经济潜力,全面推进海洋产业发展,为最终实现海洋产业的主流化而做出贡献。

下午,开设四个分会场,分别以海岸带生态系统与蓝碳经济、青年学者争当生态海洋创新发展主力军、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推广、环境科技与海洋保护为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经验交流分享,为海洋生态修复在未来取得更大突破夯实了基础。



大会期间,江桂斌院士表示:“海洋修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全省的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湿地修复都很有进步,要继续加强对近海海岸环境污染的控制,做好沿海湿地的保护,把经济活动与海洋资源结合起来,做到协同发展。”
此次会议的圆满成功,展示了各位专家、学者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坚实努力,彰显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擎画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蓝图。蓝院作为海洋生态修复事业的一员,将扎实推进和推广海洋生态修复和蓝碳科技研究成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生态保护理念,为建设健康海洋、美丽中国贡献蓝院力量。
信息来源:愚人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