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联合体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牵头,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等相关单位指导,整合高校院所、知名能源企业专业资源,凝聚大湾区海洋能源力量共建共赢,采用“1+N”协同模式(即1个组长单位,N家单位协同),由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担任组长单位,联合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澳门城市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南油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清欣达新能源电池技术研究院、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内权威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汇聚从事海洋能源领域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等优势资源,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为载体,对标欧洲海洋能源中心,谋划打造国家级标志性海洋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打造海洋能源科技创新高地。海洋能源联合体正式成立标志着大湾区海洋能源科技创新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共战”的新阶段。 珠海扼守大湾区咽喉、毗邻港澳,领海线以内9348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海岛262个,作为珠三角中海域面积最大、岛屿众多、海岸线绵长的城市,珠海发展海洋经济优势得天独厚。作为广东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已经全面建成投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年上网电量可达7.29亿千瓦时,满足约100万珠海市民一年生活用电需求;2023年6月,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装置“南鲲号”在珠海开始试运行,每天最大发电量可达2.4万度,相当于满足约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目前,作为全球波浪能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珠海万山海域集结了“万山号”“南鲲号”“澎湖号”等海上新能源发电装置。同时,大湾区海洋能源潜力空间巨大,潮流能、海水制氢、温差能、盐差能将成为能源发展重要突破点。海洋能源联合体的成立为探索海洋能源的创新模式,高效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称,接下来,珠海将充分发挥海洋能源联合体优势,打造海洋能源科技创新高地。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多管齐下推动海洋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加大对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着力发展低功率密度海洋能高效转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积极探索潮流能、波浪能开发利用的前沿技术,同时大力开展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发电及综合利用新机理的研究,为后续工作筑牢理论根基。二是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搭建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试验平台。建立高效的中试验证体系,建设漂浮式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研究平台、潮流能、波浪能、储能实验研究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实验研究测试平台,提升海洋能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多能互补发展、产业互促共融、技术协同创新优势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尤其要支持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以及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装备技术攻关,打破海洋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三是推动建立海洋能源装备认证体系,提高海洋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多渠道引荐海上试验用户,提供海上综合测试支撑,有力保障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