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0.09-1993.0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
1998.09-2001.0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
2002.01-2003.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博士后;
2008.09-2009.09,Texas A&M University,Petroleum Engineering,Visiting Scholar;
1981.07-至 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石油微生物和微生物采油理论与技术;
2、油气渗流理论与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3、稠油高凝油高效开发理论与方法;
4、聚合物弹性微球深部调驱新技术;
5、非常规油气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
6、油气田开发领域的环境工程问题。
◎学术兼职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2、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评审专家;
3、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
4、期刊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石油钻探技术、油气地质与采
收率、深圳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审稿专家。
◎承担科研课题
先后负责完成国家863、省部级课题及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2013-2014年,创新基金,定向调控微生物采油关键技术研究。
2012-2013年,横向课题,长庆油田微生物驱油效率测试评价研究。
2012-2013年,横向课题,曲提油田分注失效原因与改善方法研究。
2012-2013年,重大专项,绥中36-1油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
2012-2013年,创新基金,孔喉尺度弹性微球在油藏温度压力下的形态研究与承压机理分析。
2011-2013年,创新基金,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渗流机理模拟研究。
2011-2012年,横向课题,螺杆泵井工况测试与管理系统研究。
2011-2012年,创新基金,弹性微球体系渗流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2011-2012年,重大专项,南堡35-2-7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
2010-2011年,863 课题,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数值模拟(863项目子课题)。
2009-2010年,横向课题,新疆油田聚合物弹性微球调驱技术研究。
2009-2010年,创新基金,低温条件下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粘研究。
2008-2010年,横向课题,低渗高凝油藏开采综合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2009-2009年,横向课题,稀油低渗裂缝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008-2009年,横向课题,空化声磁耦合防蜡技术应用研究。
2008-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岩石孔隙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2007-2009年,横向课题,孔吼尺度聚合物微球在线调剖驱油技术。
2007-2009年,863 课题,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2007-2009年,中 石 化,微生物菌液扩张流变性及微观驱油机理。
2007-2008年,中 石 化,富集微生物污泥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2007-2008年,横向课题,本源微生物驱数值模拟及方案设计研究。
2006-2007年,中 石 化,孤岛中一区聚驱后微生物驱先导试验。
2005-2006年,横向课题,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4-2005年,横向课题,泡沫复合驱配方及实验方案设计。
2004-2005年,横向课题,产聚合物微生物调剖驱油实验。
2004-2004年,横向课题,聚合物微球的封堵实验研究。
2003-2004年,横向课题,油藏驱替精细仿真软件研制。
2002-2003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微生物渗流规律研究。
2000-2001年,横向课题,大港油田出砂规律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
1999-2000年,横向课题,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1998-2000年,横向课题,声波防蜡技术。
1999-2000年,中 石 油,复合离子聚合物深度调剖机理研究。
1998-2000年,九五项目,电加热油层采油技术。
1999-2000年,中 石 油,渗流力学CAI课件。
1998-2000年,横向课题,声波增注技术。
◎获奖情况
1、化学驱多相渗流理论和方法及工业化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排名第4;
2、强化采油复杂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工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排名第10;
3、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排名第1;
4、声波解堵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排名第2;
5、声波防蜡降粘技术研究,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排名第2;
6、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东营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排名第1;
7、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排名第1;
8、微生物渗流理论与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3,指导教师:陈月明。
◎荣誉称号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获得荣誉称号如下:
1、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2、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3、教育部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研究生:李 蕾;
4、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获奖研究生:姚传进、程明明、李 蕾、高雪梅、贾晓飞、李文忠;
5、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获奖研究生:姚传进、吴 川、张 晓;
6、山东省省级优秀研究生干部,获奖研究生:贾晓飞;
7、山东省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奖研究生:贾晓飞;
8、山东省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奖研究生:李文忠;
9、山东省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奖研究生:李 蕾;
10、山东省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11、山东省省级优秀研究生,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12、青岛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获奖研究生:姚传进、吴 川;
13、《燃料化学学报》优秀学术论文奖,获奖研究生:吴 川、姚传进;
1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术十杰",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1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术十杰"提名奖,获奖研究生:李 蕾;
1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奖研究生:马继业;
1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奖研究生:王洪胜;
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萃节学术年会油藏分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获奖研究生:李 蕾;
1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研究生:姚传进。
◎著作
主要论著:
1、张建国,雷光伦,张艳玉.油气层渗流力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获中国石油大学2003年优秀教材奖;
2、雷光伦.孔喉尺度弹性微球深部调驱新技术[M].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姚传进,雷光伦,蒋宝云,李 蕾,高雪梅.高凝油井筒电加热开采优化设计软件[CP].登记号:2013SR011843.
2、姚传进,雷光伦,李文忠,程明明,蒋宝云,彭尚谦.螺杆泵井工况测试与管理系统[CP].登记号:2013SR011847.
◎论文
共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30余篇,部分代表作如下:
1、雷光伦,许震芳,张铁林,刘尉宁.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9(4):469-475.
2、雷光伦,张铁林,许震芳,曹文华.歧口18-1油田油层速敏和水敏性流动试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5):60-64,[EI/1995052726510].
3、雷光伦,刘 宁,许震芳.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S1):100-103.
4、雷光伦,刘建明.孤岛油田强注强采渗流机理实验研究[C].1995年中国石油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
5、雷光伦.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及其在多孔介质流动中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1995,17(1):90-92.
6、雷光伦,等.聚合物溶液渗流特性及影响提高采收率因素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8,13(4):234-237.
7、雷光伦,张建国,郭云尧,等.CMAS人工岩层防砂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1999,21(1):71-74.
8、雷光伦,张建国,付继彤,张华功.自激波动采油技术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9,21(5):96-99.
9、雷光伦,陈月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理论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47-49,[EI/2000095318070].
10、雷光伦.油井自激压力波的产生及在油层中的传播[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15(2):148-155.
11、雷光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学报,2001,22(2):56-61.
12、雷光伦,陈月明,高联益.微生物驱油数学模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2):46-49.
13、雷光伦,李希明,陈月明,汪卫东.微生物对岩石表面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J].油田化学,2001,18(1):71-75.
14、雷光伦,陈月明,李爱芬,阚春玲.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3):54-57.
15、张建国,于世军,雷光伦,赵 磊.声波在高含蜡油生产中防蜡作用的实验研究[J].应用声学,2001,20(4):31-34.
16、雷光伦,陈月明,等.微生物对岩石润湿性改变实验研究[M].论文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17、雷光伦,李希明,陈月明,汪卫东.微生物在油层中的运移能力及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43-47.
18、雷光伦,等.微生物渗流规律及其在油层中的浓度分布[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17(1):247-253.
19、雷光伦,郭云尧,郑家朋,孙海龙.高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8(3):15-18.
20、雷光伦.国内外振动采油技术的发展简介[J].钻采工艺,2002,26(6):46-48.
◎专利
授权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
1、雷光伦,姚传进,程明明.一种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方法[P].中国专利:ZL201310015051.7.
2、雷光伦,姚传进.一种自压缩天然气的抽油泵储能增效装置[P].中国专利:ZL201310099939.3.
3、雷光伦,徐晓红,姚传进,等.一种大尺度聚合物弹性微球的可控制备装置及方法[P].中国专利:201510598158.8.
4、姚传进,雷光伦.一种基于粒径匹配关系的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调驱设计方法[P].中国专利:ZL201310015006.1.
5、姚传进,雷光伦,程明明.多孔介质中孔喉尺度弹性微球运移的孔隙级模拟实验装置[P].中国专利:ZL201310674311.1.
6、姚传进,雷光伦,程明明.一种测量孔喉尺度弹性微球弹性模量的装置及方法[P].中国专利:201310674277.8.
7、姚传进,雷光伦,薛世峰,侯 健,等.一种识别水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双示踪剂方法[P].中国专利:201510595597.3.
8、姚传进,雷光伦,薛世峰,侯 健,等.一种非均质单填砂管岩心模型及其填制方法[P].中国专利:201510617167.7.
9、雷光伦.一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200710014151.2.
10、雷光伦.亚微米聚合物活性微球调剖驱油剂[P].中国专利:200410024440.7.
11、雷光伦.空化声磁乳化防蜡器[P].中国专利:03266454.0.
12、雷光伦,张建国,贺礼清,等.抽油静自激波动采油装置[P].中国专利:96227202.7.
13、雷光伦,陈月明,郭云尧.非均质岩芯夹持器[P].中国专利:93232259.X.
14、张建国,雷光伦,周晓君,等.声波振动降粘发生器[P].中国专利:95224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