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飞(1982-),山东平邑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强国青年科学家获得者,第十二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InterPore Rosette贡献奖获得者,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EI期刊《石油学报》青年编委。国际岩石分析家协会(SCA)终身会员、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会员兼任中国分会(China Chapter)秘书长、国际多孔介质协会总部基金委员会(InterPore Foundation)委员,国际多孔介质协会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主题会议委员会主席(The Chair of Thematic Workshops Committee)、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专业组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石油天然气专家组委员。 2010年7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2008.9-2009.8在英国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 访问学习1年。
教学方面:先后讲授《渗流力学》(中英文)、《气藏工程》(中英文)、《油藏驱替机理》、《石油工业概论》等课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高等油气藏工程(Advanced Oil & 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建设负责人,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气藏工程(双语)山东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科研方面:研究方向为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数字岩心与纳微渗流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等。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杰青基金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1项和油田企业项目多项。作为科研骨干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油田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先后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东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Energy & Fuels,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等10余种期刊的审稿专家。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科学》、《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1篇),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授权7件),申请国际专利5件(授权3件)、软件著作权4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
学术微信公众号:
数字岩心与纳微渗流(DigitalRock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