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本项目初步揭示了黄河三角洲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生态影响,经过多年治理技术科研攻关,建立了适宜不同潮滩生境的互花米草治理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贴地刈割、“刈割+翻耕”和“刈割+梯田式围淹”等方法。自2020年9月以来,该技术体系已在山东省东营市、青岛市和烟台市等地推广应用10万余亩,互花米草被清除后,滨海湿地生境得以有效恢复,鸟类等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所属产业
智慧海洋
所有权人/单位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联合开发、联合开展
联系方式(电话)
18150019696;17350754772
所在地区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
项目成熟度
量产
技术特点
以物理措施为主的互花米草治理技术体系,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很小,可以较低的成本高效清除滨海滩涂、河道沟渠等各种生境的互花米草,在大区域同步治理时,可彻底根除互花米草。由于互花米草繁殖能力强,且可以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扩散,在有互花米草的滩涂,治理互花米草是修复本土生态系统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7 %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互花米草,其总面积超过500 km2,互花米草防治具有非常突出的市场前景。
成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