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虾摄食习性、虾池生态、日常管理、养殖模式和水体动力学的特性,在室内小型的基础上集成沉淀池、生化池、曝气池、植物净化池及过坝等尾水综合处理技术,构建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初级处理系统(1 号处理池)集沉淀+生化+多级营养的一体化处理池)、二级处理系统(2 号处理池)集粗滤+过坝+曝气综合处理;三级处理系统(3 号处理池)集粗滤+过坝+生化综合处理;四级处理系统(4 号处理池)集精滤+过坝+曝气+消毒综合处理,通过四级综合处理实现对虾养殖尾水无害化排放,减少面源污染,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对虾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该系统结构简便合理,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投入少,充分利用水车式、曝气式和纳米微管充氧的优势,将其科学分布在不同的处理系统中,针对不同系统的处理效果,每一阶段的处理方式各有特性, 但又相互补充,达到预期目的。研究表明,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的池塘,投喂的饲料除 27%左右的氮和 24%左右的磷转化为虾肉中外,其余的全部随养殖尾水排放到外部环境或沉积到池塘底部。养殖尾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或近海会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养殖安全造成隐患。
2020 年 4 月 1 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决定从 2020 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100 个以上,通过建立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辐射带动各地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推动养殖水域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成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