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的海面上

白色的风机叶片徐徐转动

把风能转化成电能

岸上的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里

依然洋溢着喜悦

日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

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此下线


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下线现场。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图


高楼林立、大道笔直、车流不息

博思软件、星网锐捷、

海狮数智等企业汇聚两旁

串联起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

中国福建光电信息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以及多所高等院校

演绎数字赋能与创新驱动的生动故事


福州高新区。林双伟 摄


一个兴化湾,一条高新大道

是福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缩影

“十三五”以来

福州GDP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

与之相伴的是

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

日益在福州

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中唱主角

成为支撑福州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引擎


福州软件园。林双伟 摄


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

更能理解福州经济转型的

重大跨越

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根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曾调侃——福州经济有“四个烟囱”,能冒烟的是发电厂、造纸厂,不能冒烟的是乌塔和白塔。由此可见,那时的福州还是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林双伟 摄

  

今日的福州已经不用靠“冒烟”来发电,甚至实现了海上风电大国重器“福州造”。自2019年福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后,10兆瓦、13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接连下线,不断刷新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纪录。产业园已经成为汇聚金风科技、东方风电等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企业,拥有较为完备产业链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福州产业结构

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去年,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308.23亿元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6%、37.8%、56.6%。与此同时,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超过6100亿元,占GDP比重超50%,日益成为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福州滨海新城全力构建开放门户。林双伟 摄


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到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福州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

培育壮大“四大经济”

依旧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点


持续转型升级,紧扣“六城五品牌”,以产兴城,品牌带动,加快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装备、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立足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引入一批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项目,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福州科创走廊金山科创街区。林双伟 摄


坚持创新驱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快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走廊、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及一流大学城建设,做大做强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策源地和科创领军人才培育基地,支撑R&D投入逐年增长。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成为三江口独特地标建筑。叶义斌 摄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变优势为胜势、变特色为品牌,切实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新数字场景、构建数字生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略海洋,加快临港工业发展,高标准打造国际深水大港,推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智慧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放大“后世遗”效应,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工程,不断引入并培植优质文旅企业和项目,做大文旅经济,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办:福州市招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日报

编辑:侯雅凤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