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组织引领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和提升履职服务本领结合起来,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服务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渔业养殖试验。一是开展琅岐青蟹养殖试验。以琅岐“菜篮子”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跟踪推进,下沉养殖基地调研指导,结合中心琅岐基地开展的“琅岐青蟹沟渠式仿生态养殖项目”生产经验,深入开展青蟹生态养殖试验,解决琅岐拟穴青蟹养殖技术难点,逐步提高养殖成活率。二是开展疣吻沙蚕再生稻养殖试验。与省农科院合作,率先在省内开展“疣吻沙蚕再生稻生态养殖试验”项目,取得省内领先研究成果,构建稻渔生态共生系统,为恢复我市传统优势水产品——疣吻沙蚕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大力加强基层服务。一是开展渔业船员免费培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基层渔业船员免费培训工作,在长乐区、闽侯县等地共培训渔业船员190人,持续提升渔民生产生活技能,帮助其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掌握安全操作和自救技能,为构建“平安渔业”积极做贡献。二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暨平安志愿活动,抽取了鲍、真鲷、花鲈等养殖水产品42批次,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状况,排查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病害及“一品一码”等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共抽检养殖场129家,抽检样品325批次,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

圆满完成监测任务。一是完成养殖排放口监测。完成福州35个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口和12个淡水池塘养殖场的监测工作。开展165场次监测,采集样品170份,监检测因子数1181个。二是完成黄岐半岛重点海水养殖水域监测。共开展了重点海水养殖水域监测工作任务4批次,掌握海区渔业环境变化情况,同时将最新的监测信息,通过“福州海洋预报”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反馈,服务于渔业生产。三是重大水生动物疫(疾)病监测工作。完成2023年福州市水生动物疫病13种病原、235批次的监测,以及水生动植物病情165公顷养殖水域的测报工作。

积极推进能力建设。一是完成区域中心建设。完成农业农村部动物疫控专项——福州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建设(扩建)项目。项目的完成将大幅提升我市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病害防治服务能力,为培训和指导县级能力建设、开展渔业科技项目研究夯实基础。二是地方标准通过了审查。技术中心编制的福建省地方标准《赤潮预警动态监测规程》通过了审查。该标准的编制在赤潮预警监测方面属于全国首次,填补了赤潮预警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该标准规定了海洋赤潮预警动态监测流程、数据获取与指标判定、数据预警分级与响应等内容,其实施对赤潮预警监测与防控具有指导作用。三是实验室能力验证。通过2项国家级、1项省级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结果。在“全国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中,中心参加并通过的能力验证项目数量创单位历史最高,获得满意结果的数量位居省内地市级首位。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