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黄铭,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和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

张慧萍,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0引言







现如今海水养殖主要以近海养殖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为主,但是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水体恶化等问题,污染的池水排入近海,正日益成为海洋渔业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与传统的海水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通常在水深20m以上的海域设置,养殖条件更接近自然环境,且能够实现离岸养殖,对于解放近海岸资源,减少海洋污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仍然是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秘鲁、俄罗斯。当前,我国近海养殖区域趋近饱和,尤其是受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部分近海养殖海域逐渐退出,海水养殖空间受到限制,未来我国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福建近海海域海产资源日益枯竭,鱼类捕获量也大幅下降,而城乡居民对海产品的需求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日俱增,进一步促进了福建深海装备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国内沿海地区“深海超级渔场”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业的发展。

1深远海养殖国内外形势







1.1发达国家加快战略布局

在沿海发达国家生态发展理念指引下,发展工业化海水养殖已是必然选择。深远海网箱养殖集约化模式已在世界工业化海水养殖强国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包括美国、挪威、爱尔兰、加拿大等。


美国拥有长度全球排名第8的海岸线,有丰富的海产养殖资源,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棕熊”号货船改造成养殖工船,并建造了一个简单的钢构网箱,用于在近岸水城养殖银。目前美国的深远海养殖的鱼类品种主要是大西洋鱼,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沿岸海域,养殖密度基本保持在15~25kg/m3。日本于1980年为蓝鳍金枪鱼的养殖开发出具有起重功能的超大型深海网箱养殖系统,后又研发出了浮动式大型养殖网箱。日本的深水网箱养殖虽然起步较早,但与美国、挪威等国的深水网箱养殖相比,其发展水平却有较大差距。挪威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场,深远海养殖技术的研发走在世界前列,如挪威最大的三文鱼渔业养殖网箱,总高70m,直径110m,箱体总容量20万m3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深海养殖渔场。如今,挪威已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国,全球一半的三文鱼都来自挪威的深远海养殖。目前,已拥有“恶魔岛围栏(Aquatraz)”养殖箱、“海洋农场(Havfarmen)”养殖渔船、智慧渔场(SmartFishfarm)、海洋渔场1号等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此外,在深水网箱养殖智能化配套设备方面,挪威、瑞典等国的深水智能化设备相当发达,自动清理死鱼、鱼体自动计数及环境监测等智能设备均走在世界前列,可实现一人管控多个网箱,大大提高了网箱养殖的效率。


1.2我国沿海各地产业飞速发展

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t,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87.24万t,同比增长2.20%。根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广东省仍是中国第一水产大省,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为鲈鱼。目前,我国已在山东、海南、福建等地建造了“深蓝1号”“海洋渔业一号”“长鲸一号”“闽投1号”等一批高端海洋牧场装备,主要养殖鲈鱼、大黄鱼、石斑鱼、金蟹鱼等(表1)。


海南省是深海网箱养殖大省,依托良好的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广阔的海域面积,为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目前已拥有“普盛海洋牧场1号”“海南陵水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等多个深海养殖平台。2019年,海南深水网箱养殖面积达630万hm2,排名全国第一,深水网箱养殖规模排名全国第二。2021年,成立省级深远海养殖工作专班,有效落地深远海养殖工厂示范项目,积极推动深远海养殖装备建造。


山东省于2017年研发设计了我国第一艘养殖工船“鲁岚渔养61699”开展三文鱼规模化养殖,目前已拥有“海洋渔场1号”“深蓝1号”“长鲸一号”“国信1号”等多个海上智能渔业养殖平台项目。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烟台,考察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强调“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2021年5月设立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促进山东省深远海产业集群式发展。


广东省拥有“澎湖号”“湾区横洲号”“海威1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和惠州“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湛江“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等深海网箱产业园。此外,为有效聚集网箱养殖产业资源,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由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成立了“广东深水网箱联盟”,进一步搭建深远海养殖产业共享平台。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在政策制定方面,沿海各地政府出台了多个推动深海网箱养殖发展的支持政策。近年来,海南省印发《海南省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项目管理细则(试行)》,细化深水网箱养殖扶持政策;印发《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给予析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大型养殖工船等实际造价20%一30%的补助。山东省青岛市先后出台《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对本市企业投资并在本市建设的析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包围水体5万m3以上)按不超过总造价30%标准给予补助。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


2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







2.1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发展概况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海域范围北起福鼎沙堤虎头鼻,南至诏安铁炉岗东南大陆海岸线,为中国东海向南延伸的组成部分,面积13.6万km2。福建沿岸海岛多、港湾多、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根据《2022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约544万t),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为大黄鱼。发展深海装备养殖已成为福建省建设海上牧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共有12套深海装备养殖在建或投产,其中首台渔旅融合的深海养殖设备“闽投1号”已于2022年9月投产,该设备实现全方位智能化深海养殖,将成为集深海养殖、旅游休闲、可再生能源利用演示于一体的大型半潜式海上“渔一旅”综合体。


2.2政策支持情况

2021年,福建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项目试点工作方案(2021一2023年)》等政策文件,将“建设海洋牧场”列为重点任务,提出要大力发展深海智能养殖渔场,实施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工程。为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12家单位成立了深海装备养殖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2021年,“福建省闽投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成立,该公司通过向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采购深海养殖装备以优惠价格租赁给养殖企业使用的经营模式解决了深远海养殖造价高、融资难等“瓶颈”问题。


2.3现有深远海养殖装备情况

从2018年起,以福州市连江县运行“振鲍1号”为试点,掀起了福建省发展深远海养殖平台的热潮央企、国企和民企积极参与福建省深海装备养殖行业,现共有各类装备12台(套),其中央企投资建设4套,包括振华重工的“振渔1号”“振鲍1号”“乾动系列2套;省企投资建设2套,包括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福鲍1号”和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闽投1号”;民营企业投资建设6套,包括“宁德1号”“泰渔”系列3套和“定海湾”系列2套。


2019年4月,“振渔1号”在连江县筱埕海域下水试验,养殖鱼类已于2020年2月上市。2019年7月,“福鲍1号”落地于福州连江县东洛岛海域,预计年产鲍鱼约40t,目前设备运行和养殖状况基本良好。2020年8月,钢构底层抗风浪流养殖网箱在莆田秀屿区南日岛海域下水,投放大黄鱼等开展生产试验,目前设备运行和养殖状况良好。“乾动1号”2022年9月投产、“乾动2号”2023年3月已组装完成。此外,“泰渔1号”“泰渔2号”“泰渔3号”“定海湾1号”“定海湾2号”等深远海养殖平台也正在稳步推进(表2)。


3福建省深远海养殖比较优势







3.1发展空间广泛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km2,水深200m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km2。近些年,随着深海养殖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福建省在建设及投产深海养殖装备上已具备一定经验和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利用本省深远海区域的广阔空间,发挥海域广阔的地理优势。


3.2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福建海区坐拥闽东、闽中、闽外、台湾浅滩和闽南等五大渔场,且海洋生物种类繁多,近海海洋生物种类达3000余种,其中经济鱼类200余种,以带鱼、大黄鱼、缓鱼、梭子蟹等为主要捕捞对象的贝类、藻类、鱼类、虾类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优越的海洋自然资源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为福建省深远海养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3激励政策措施多样

福州、莆田、泉州等沿海各市,相继制定了相关激励政策措施,积极推广深海装备养殖。2019年7月莆田市印发《莆田市渔业水城生态治理暨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指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集约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发展深远海养殖。2020年6月,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政府出台《连江县扶持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平台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深远海养殖试验平台。2020年12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对落地福州的深远海装备养殖平台按照省级(含)以上补助资金的25%给予配套奖励。


3.4深远海养殖装备生产能力强

为挖掘福建省内市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研制企业深入调研福建省深远海渔业养殖需求及装备性能。省内企业如福建泰源船业、福建鑫丰船业等也积极参与到养殖平台的研发试验中,为深远海养殖设备的国产化推广打下基础。


近年来,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建设的机械化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福州连江县筱镇定海湾海域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深远海带转网装置;福建首个本土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由福船集团承建,目前已投入运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连江首个“本土造”深远海养殖平台,由福建泰源船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建设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泰渔1号”已完成主体建设。此外,福建鑫丰船业有限公司还承建了“鑫茂1号”“鑫茂2号”深远海养殖平台的建设。


3.5初步建立蓝色金融推动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1年,福建省闽投深海养殖装备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填补了福建省深远海养殖装备租赁产业的空白;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与福州市金控集团成立产业基金,帮助渔民解决贷款融资的难题,让渔民租得起,养得起;福州市连江县也建立起“企业十集体十渔民”多元化合作机制,通过引进企业社会资本打造深远海养殖平台。

4福建省深远海养殖面临的问题







4.1缺乏能源供给,无法实现渔业机械化生产

深远海养殖平台远离电网,燃油运输储存难,且存在发电成本高、污染大。虽然海上可再生能源蕴藏丰富但间歇性强、波动性大。在海上孤立平台实现全天候不间断100%零碳能源供给,面临多能源俘获、储存、变换保护等系列技术难题。此外,福建省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较低,给投喂饵料、生产观察、分规格起捕等带来较大困难。如“振渔1号”,养殖大黄鱼产品无法按规格分选出箱,影响产品价格和经济效益。


4.2缺少相应的金融支撑体系,深海养殖产业发展缓慢

由于海域使用金征收和渔业补贴等政策尚未对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导致深远海养殖企业融资和生产运营较困难]。虽然福建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深海网箱养殖为主的金融体系,但在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保险金融等3个方面,福建省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目前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模式是以国家或地方企业(如,振华重工、宏东渔业和泰源渔业)投资为主(主要用于装备制造),结合当地养殖户自筹资金和政府补贴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具体养殖工作)。


4.3产业链条不完善,尚未建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与传统海水养殖相比,深远海养殖是全产业链渔业生产新模式,这就对产业链的技术性和完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福建的深海养殖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与深海养殖发达国家相比,配套产业(如物资和能源供应、渔获加工和冷链物流、数字化管理和生活保障体系等)和相关技术还存在不足,产业链的链条还不够完善,产业链后端的营销也很欠缺,与远洋捕捞、国际水产品贸易的互补和衔接也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4.4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少,缺少示范带动效益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深远海养殖深入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对保障海洋这个“蓝色粮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53个,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相较于山东省和广东省,福建省仅有莆田市南日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福清东瀚海域美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缺少推动海洋生态修复、提供高档水产品供应、拓展渔业产业链等示范带动效益。

5推动福建省深远海养殖发展对策







深海装备养殖通常位于水深20m以上海域能够有效缓解近些年已接近饱和的近岸海域养殖所带来的污染,改善沿海生态环境,既符合10部委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的要求,又是推进福建省“海上福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保证。


5.1完善制度保障

沿海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深海养殖发展布局方案,围绕当地优势养殖品种,科学划定养殖海域,积极创建国家深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在养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上应予重点支持,通过以社会投入为主,地方和国家扶持相结合的途径来发展深远海养殖产业。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启动民间资金,并在贷款、税收、保险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努力增加投入,使深远海养殖能稳步快速发展。


5.2加强科技创新

利用5G高带宽、低延时等技术优势,建起立体观测体系,实时掌握水下视频、水温等数据和水产品生长情况,实现养殖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深远海养殖成活率。开发远程投喂控制系统,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着力做好深海养殖品种的种苗选育培育,探索适宜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积极推动以深远海养殖核心技术攻关为主题的科技研发项目,设立深远海养殖技术专项,开展涵盖智能化装备、种业、养殖、加工、饲料、病害和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加快研发符合养殖需求、可靠性强的装备和养殖品种,引进省外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设施装备技术水平,有效控制装备安全风险,降低装备平台制造和运维成本,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集约型、高端型转变。


5.3打造特色品牌

组织科研部门探索适宜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努力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化、集约化、高质量“福海粮仓”推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打造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立足市场对深远海、仿野生、高品质水产品需求,推动有关企业或地方政府打造三倍体“深蚝”、仿野生大黄鱼、石斑鱼等特色品种的深远海养殖企业品牌或区域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提升价值。


5.4延伸产业链条

支持省属企业、省内龙头企业牵头、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深海养殖装备试点。实施深海养殖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行动,建设贯通深海养殖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的大数据平台,构建养殖装备研发制造、运行维护、渔业养殖、饲料供给、冷链物流、水产品销售和加工全产业链。设深远海养殖水产品交易集散平台,改造提升一批规模化绿色冷库和智能化冷链,构建深远海养殖水产品预冷、低温仓储、运输、配送等全冷链物流体系。支持陆海接力的深远海养殖相关配套设施、基地建设。拓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功能,促进渔旅融合、渔光互补,发展休闲海钓、渔事体验、海上运动、科学研学等渔旅融合业态发展。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拓展上下游环节,引导养殖主体加强市场打造和市场营销,探索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设计、制造、养殖、销售”全产业链模式来降低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成本。


5.5提高金融服务力度

引导有关科研院校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装备研发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提高装备可靠性和降低运维成本。创设深远海养殖的金融和保险服务,争取兴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等省内涉海金融机构对深远海养殖项目给予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探索开展养殖装备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支持深远海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试点开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保险、养殖渔工保险和游客人身意外保险业务。


由 公众号“海洋开发咨询”编辑与整理。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7350754772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