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热词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

【海洋政务】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我国参加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项目研究成果印发实施

◆山东完成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


【海洋产业】
我国渤海中北部再次发现亿吨级油田


【海洋科研】

◆浙江首颗海洋卫星研制成功

◆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成功搭载

◆202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公布


【学术论坛】

◆2024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顺利召开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年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大连海事大学成功举办亚太及大洋洲地区航海教育国际会议

◆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苏海洋大学召开

◆海上新海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文昌举办


【海洋教育】

◆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揭牌成立

◆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在上海海事大学揭牌


国际海洋动态

日本将海上风电开发扩展至专属经济区

国际海底管理局在线学习平台开通

《基于生态系统的科学与咨询框架》发布

报告评估非洲和孟加拉湾海洋垃圾分布

际海上钻井平台数量呈下降趋势



      

海洋政务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3月21日,自然资源部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比国民经济增速高0.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呈现量质齐升。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0711亿元,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6345亿元,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16606亿元,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5435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国参加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

近日,第22APEC(亚太经合组织)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在秘鲁利马举办。会议审议了第21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总结报告和《2024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工作计划》,并就《2024- 2026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战略计划》开展了讨论。我国代表团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共3人组成,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在实施APEC布特拉加亚愿景及奥特亚罗瓦行动计划、落实海洋垃圾防治路线图和IUU捕捞路线图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进展,推介了我方在实施APEC蓝色市民能力建设培训研讨班、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APEC蓝色经济论坛和APEC海洋污染防治政策国际研讨会等项目的进展情况,开展了海洋垃圾防治、打击IUU等议题的APEC经济体磋商。在落实实施布特拉加亚愿景及奥特亚罗瓦行动计划环节,我方代表介绍了中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进展和贡献,分享了厦门海洋生态修复实践经验,助力各APEC经济体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增强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

项目研究成果印发实施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完成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项目研究成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通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印发,标志着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率先将广东省沿海县(区)建成沿海经济带上的“蓝海明珠”,通过串珠成链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这不但有利于引领广东全面建成海洋强省,而且有利于发展成为打造海上新广东的主力军。

来源: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山东完成

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

近日,山东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试点现已全面完成。10个试点县区累计入户调查2640户,收回有效报表数量1420份。此次山东省通过对海洋产业经济活动单位的识别方法、调查指标、剥离系数计算方法和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等开展试点工作,形成了试点海洋产业名录建设技术指南及剥离系数测算方法,检验了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制度,优化了调查应用程序,锻炼了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工作队伍,为科学、高效、全面开展海洋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提供了实施路径和实践基础。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产业



我国渤海中北部

再次发现亿吨级油田

318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中北部海域发现亿吨级大油田——秦皇岛27-3油田。该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4亿吨。这是该海域时隔10年再次获得重大油气发现,对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27-3油田位于渤海中北部海域,西距天津市约200千米,平均水深约25米,发现井秦皇岛27-3-3井钻遇油层48.9米,完钻井深1570米。经测试,该油田单井日产原油约110吨,展现出较好勘探前景。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



浙江首颗海洋卫星研制成功

日前,浙江首颗海洋卫星已研制成功。这颗70kg级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星空智联(吉利卫星工厂)等单位共同研制。这颗海洋卫星的设计分辨率为10米(目前我国同类卫星中最高为20米)、幅宽200公里,综合指标全球领先,其任务用星载边缘计算模块为全国首例,8通道可见光和2通道短波红外的光谱覆盖可以满足军民两用。由于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工业化器件集成体制,成本大幅降低至传统卫星制造模式的近1/10。当前,该海洋卫星平台、载荷已研制完成。预计出场时间为2024年7月份,发射时间预计为今年9月。

(来源:杭州日报)



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

成功搭载
320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在中船澄西成功搭载。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共同投入,中国船舶集团702所、604院、704所、711所、712所等单位联合研发,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建造,入级中国船级社,船籍港为连云港。该船于20231018日开工建造,船舶总长110.8米,型宽20.0米,排水量约7000吨,设计航速15节,续航力10000海里,定员80人,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该船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国产船海装备测试验证平台,可充分考核船海装备在实际海况、实船应用工况下的性能、功能、效能及可靠性,推动船海装备的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助力国产船海装备的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提升船海产业竞争力,打通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发展船海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创新活力。
(来源: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202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

十大科技进展公布

日前,202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公布,分别是:全球变暖将导致多年拉尼娜事件频发、首次揭示了全球海岸带浮游植物藻华的增加趋势、全球海洋生物碳泵估算研究取得突破、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崛起、气候变化下的区域和全球水循环的演变特征和归因、发现海洋光合作用关键捕光色素的合成酶、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揭示极地环境适应与群体演化机制、气候变暖下中国近海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演变规律、海洋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及其驱动元素循环的过程与机制、洋底高原形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学术论坛



2024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

商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河海大学联合举办的“2024年春季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和业务单位专家参会。与会专家主要围绕近期海洋和大气的监测状况以及ENSO动力和统计模式预测结果,对2024年春夏季ENSO的发展和我国气候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对今年春夏季我国各区域气温、降水、阶段性极端天气以及我国海区海温的预测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预计今年夏季赤道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年底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海温变化振幅较大。会议还对今年春夏季全球及我国近海海温进行了预测。预计2024年夏季,渤海、黄海和南海海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较多,极易出现偏强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海洋热浪灾害性事件,需要防范对山东、河北和辽宁近海养殖业的不利影响。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年会

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近日,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SCOR)年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特邀专家苏纪兰院士及中国SCOR前主席孙松研究员和丁平兴教授、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王安涛副司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委员和青年委员、国际组织代表和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的特邀嘉宾共6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以“中国SCOR 4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嘉宾围绕中国SCOR 40年来的进展、国际SCOR对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影响、中国对国际SCOR的贡献以及纪念活动安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随后SCOR委员及青年委员作了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演变、野外地质考察见闻、海洋动力过程多参数智能观测等学术报告,国际组织和项目代表介绍了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IMBeR)和上层海洋-低层大气研究(SOLAS)的进展及未来工作展望。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成功举办

亚太及大洋洲地区航海教育国际会议

315日至16日,亚太及大洋洲地区航海教育国际会议在深圳举办,共有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缅甸、菲律宾、越南8个国家20余名海事类院校代表参加会议。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现任执委会委员、亚太及大洋洲地区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在主题论坛环节,来自联合会亚太及大洋洲地区的12名成员院校代表分别围绕当今新技术给海事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持续航运与国际海事教育等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国际海事教育的发展与合作。此次会议不仅为亚太及大洋洲区域的海事类院校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为海事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还进一步提升了该地区海事院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学校在国际海事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研究院理事会

成立大会在江苏海洋大学召开

317日,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研究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江苏海洋大学会议中心召开。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韦怀余,阿斯塔纳国际大学校长伊尔萨利耶夫·谢里克,江苏海洋大学副校长申欣,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出席会议。经推选,韦怀余担任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伊尔萨利耶夫·谢里克担任哈方分院理事长,樊继强担任副理事长。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军做工作汇报。来自清华大学、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连云经济开发区、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


海上新海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在文昌举办

318日,以向海发展,再造海上新海南为主题的海上新海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文昌举办。现场,25位专家学者围绕海洋产业经济产业规划与琼粤海洋经济合作飞地建设构想、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及文昌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等主题展开讨论。专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认为,粤琼两地可以从具有相关性的行业中寻求契合点,把各自资源优势合力打造成共同的优势资源。有了好的资源,双方还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港湾大区域内人才交流。
(来源:海南日报)


      

海洋教育



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

揭牌成立

近日,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在深圳前海举行。中央外办海权局副局长刘巍,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华,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副主任陈冰波,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深圳国际仲裁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赵枫,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家喜,香港特区政府海事处代表匡志健,香港海事仲裁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李连君,招商局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斌,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彬,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裁助理王宇,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大连海事大学智库首席专家高之国,西北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大连海事大学智库高级专家王瀚出席仪式。该中心重点围绕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国际与深港合作、高端海事人才培养、海事数据中心研发等能力建设,推动校地资源协同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涉海高端智库建设,助力前海现代航运业发展和国际海事人才培养,以及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揭牌仪式后,大连海事大学发布重要智库成果——《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英文版。该报告系国内首部正式出版的纯英文海洋法治发展蓝皮书,旨在从学术角度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海洋法治理念、主张、实践。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在上海海事大学揭牌

319日,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研讨会在临港校区举行,来自科研院校、仲裁机构、保险企业、律师事务所、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法学院师生代表近400人参会。同日,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揭牌,基地首席特聘专家及特聘专家获颁聘书。学校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培养涉外高端航运法治人才,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好、建实、建设到位。进一步提升法治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于国际航运中心和海洋强国建设。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国际海洋动态



日本将海上风电开发扩展至专属经济区

近日,日本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海域利用法》修正案,允许风力发电场建设区域从目前的领海和内水扩大至专属经济区,并表示力争在本届国会通过。根据修正案,申请在专属经济区开发海上风电的公司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审批,日本政府首先根据风力条件、水深和是否靠近领海等因素指定安装区域,向申请者提供临时批准;随后将在与渔民等利益攸关方协商后给予正式批准。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0吉瓦,到2040年达45吉瓦。目前,日本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不足0.5吉瓦。日本风力发电协会估计,专属经济区内海上风力发电的空间潜力将是陆上风力发电的3.5倍。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国际海底管理局在线学习平台开通

近日,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启动“Deep Dive”学习平台申请,该平台旨在提高成员国政府官员和从业人员的能力,以帮助其了解“区域”的法律实施以及“区域”活动相关要素。平台在线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模块都提供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1可帮助学习者了解人类共同遗产概念的主要特征、管理“区域”的基本原则、ISA的职能和任务;模块2提供了“区域”内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模块3提供了“区域”内活动的法律、科学和技术知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基于生态系统的科学与咨询框架》发布
近日,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制定并发布《基于生态系统的科学与咨询框架》(FEISA),旨在促进将生态系统因素纳入科学咨询,以实现更全面和可持续的海洋资源管理。理事会综合生态系统评估指导小组主席佩德莱斯奇表示,框架将指导理事会基于科学提供建议,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和海洋管理制定指导方针。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报告评估非洲和孟加拉湾海洋垃圾分布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海洋垃圾——评估非洲和孟加拉湾海洋垃圾的分布和影响》报告,介绍了由粮农组织和挪威联合发起的两项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第一项研究涉及在2011年至2023年期间有记录的通过底拖网回收的垃圾;第二项研究审查了海洋垃圾对部分国家渔业的影响。报告指出,摩洛哥、加纳、纳米比亚、安哥拉和缅甸都是海洋垃圾“热点”地区,孟加拉湾和南大西洋海洋垃圾数量较多,其中废弃幽灵渔具占比较大。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国际海上钻井平台数量呈下降趋势

近日,美国能源技术公司贝克休斯发布《国际钻井平台数量报告》显示,20242月全球海上钻井平台数量呈下降趋势,较上月减少2台。国际钻井平台总数(包括陆上和海上钻井平台)也出现下降,从1月的965台降至958台。其中,陆地钻井平台减少5台,海上钻井平台减少2台。此外,20232月美国钻机数量为623台,同比减少135台;加拿大钻机数量为232台,同比减少16台。20242月全球钻机数量为1813台,同比减少108台。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张海洋、田沐钊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7350754772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