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海风畅,海参收获忙。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天气回暖,连江县5000余万只海参喜获丰收。海上田园内渔民辛勤劳作,船只往返穿梭,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春日海上收获图。
4月23日上午,在筱埕镇定海村海参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肥美鲜活的海参从深海网箱中倒出,在经过清洗、分拣、称重等一系列流程后,这些成熟海参将被运往岸边,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
“今年我们定海村共养殖了1000多万粒海参,体型较大,单个比手掌还大,重量能达到七八两。”筱埕镇定海村党总支副书记赵世长告诉记者,眼下正是连江海参大量上市的季节,4月底,海参将迎来收获高峰期,届时每天最高可收获300吨左右的海参。
据悉,本批收获的海参一部分将被运往批发市场作为生鲜销售,大部分将被运往霞浦等地的加工厂,被制成盐渍海参、臻品干参、速发干参等全国消费者青睐的营养保健佳品。从自卖自销到走红全国,筱埕海参这一方风物的独特品质、风味和价值是如何造就的?离不开“三个法宝”——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北参南养”模式创新


每年10月,来自大连的海参苗就会开启一场千里迢迢的“南迁”之旅,赶在天冷之前住进连江温暖的海域中。“由于南方冬季水温高,所以海参不会‘冬眠’,会一直生长,这将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海参养殖大户赵世松说。
赵世松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他从大连地区购进了15万公斤约400万只海参苗,用海带和小杂鱼进行喂养,5个多月下来,这批海参已由当初的单只50克左右生长到远超150克,目前已全部可以采收上市。

“这批海参肉刺挺拔、体态丰盈,品质极佳。”赵世松告诉记者,今年海参产量同比增长20%左右,他现在每天都能收获5万公斤左右的海参,明年他要继续扩大海参养殖规模。


地利:养殖环境得天独厚






筱埕镇地处敖江、闽江入海口,咸淡水在此交换频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海参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除水质优良外,定海湾风浪较小,极为适合海参生长,这里生长的海参肉壁紧实肥厚,入口爽滑、口感劲道,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人和:养殖方式转型升级



据悉,长期以来,渔民们普遍采用木质渔排进行海参养殖,在遇到台风、风浪时容易产生大量垃圾,导致海洋污染。为此,连江县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积极扶持广大渔民采用塑胶渔排进行海参养殖。
“塑胶渔排抗风浪能力好,使用年限久,还能回收利用。”赵世长告诉记者,随着环保养殖设施的推广使用,连江县“北参南养”逐渐走向深远海,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23年,全县海参养殖面积达495公顷,总产量达6365吨。2024年海参养殖总量达5000多万只,预计总产量可达6500多吨。

来源:海连江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7350754772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