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洋一所科研团队联合承担的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海洋公共服务专题”重点项目“海洋碳源、碳汇、碳通量调查估算及负碳技术评估应用研究”项目验收会议在广州举行,会议上项目牵头方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该项目通过集成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数据,综合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系统评估了广东省海洋典型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碳源碳汇时空变化,揭示了广东省近海蓝碳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格局,探索实现海洋蓝碳“储量-通量-价值量”一张图试点,并从“生物储碳-工业降碳-修复增碳”三个角度开展了负碳技术评估及示范研究。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审核材料、质询答疑的流程后,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已得到示范与应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合格。
该项目由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大海主任主持,刘超博士主要负责并参与,开展“动态监测-总量评估-价值核算-交易管理”的全链条蓝碳方法学探索与实践;建立了包含储碳价值、释氧价值、净化价值和景观价值等碳汇附加价值核算体系;提出了构建以期货交易为主的蓝碳市场交易模式,采用期货定价方式和多元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开发中的收益成本不匹配和资本保值增值问题;探索研究广东蓝碳项目的开发、申报、审核、交易等工作的管理制度,构建了具有广东特色的蓝碳交易模式。科研团队全面完成预期任务,如期结项。期间,科研团队先后发表相关SCI二区论文1篇,立项《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海洋行业标准1项,获得“蓝碳市场交易平台”软件著作权1项和软件操作说明书1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形成典型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研究报告和蓝碳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合计近10余万字。
未来,海洋一所科研团队将继续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全面依托近期获批的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ON-GMSP 2060”,探索实现全球海洋碳源/汇的全方位精细化监测模式和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与海洋空间规划联结的新框架,助力推动全球海洋碳汇功能区划建设,持续推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研究成果。







来源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官网

转载自智慧海洋圈子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7350754772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