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南澳岛犹如冬季秘境,清凉的海风、浓重的方言,带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不争不抢就能靠颜值、靠海鲜稳居海岛游顶流。这个中国唯一的全岛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总面积约115平方千米,由南澳岛及周边35个主要岛屿组成,没有任何工业,一年仅靠旅游就能收入30亿元左右。
在游客还未发现这座海岛之前,南澳人大多世代以捕鱼为生,渔家烟火代代相传。在全省上下奋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当下,坐拥460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大县,如何在吃好“旅游饭”的同时建设海洋强县?今年9月发布的《南澳县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要把南澳“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模式建设成为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新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集群基地。
通过调研发现,当地在近海继续放养生蚝、紫菜的同时,同步推进深水网箱养殖,浅海收紫菜、深海养大鱼,逐渐形成近浅海与深远海绿色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为这个网红县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到南澳岛去,从汕头澄海区经过跨海大桥“南澳大桥”就能上岛,这是广东省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也是广东省第二座跨海大桥。一到节假日,南澳大桥总能“堵”上热搜。在今年11月举办的“文旅2024•迈点景区运营大会暨MBI盛典”上,南澳岛生态旅游区为广东省获奖景区,上榜全国4A级景区十强。
在一众网红景点中,“彩虹海”就是早年惊艳各大旅游平台的古早网红。从南澳大桥登岛后往左手边一拐,车行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这片多巴胺满满的海域。其实,这里是南澳岛深澳镇的牡蛎(生蚝)生态养殖基地,面积达25000亩,主要养殖生蚝、海参,也有虾、蟹、贝等。海面上漂浮着的彩色浮具,本是渔民为了定位海下生蚝所在位置,却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
这当中隐藏着南澳县能当网红的“小心机”,为了将海产养殖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南澳县在广东首先实现全域白色泡沫浮球更换彩色浮球。一排排色彩斑斓的养殖生态浮球,衬着蓝天白云,俨然一片浩瀚的“彩虹海”。眼下,随着气温日渐转冷,生蚝也开始自发“贴膘”了,不久将成冬日海鲜美食中的一道大菜。
继续往大海去,养殖紫菜也是南澳海洋牧场一个独特的产业。赶在12月紫菜收成的好时节,出海寻访这一南澳县名闻遐迩的镇岛美食。
在云澳镇的云澳码头,一艘艘满载而归的小船纷纷靠岸,船上的绳排挂满了鲜嫩的紫菜,工人们熟练地将一捆捆绳排吊起,装上三轮车,运到旁边码头上清洗、采收。
南澳县金海岸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奕峂表示,南澳紫菜属多茬海产生物,这个季节每隔12—15天便可收割一茬,第一茬“头水”紫菜最为鲜嫩,口感绝佳。“今年头水紫菜供不应求,一上市就卖空了。”
坐上林奕峂的渔船,从云澳码头出发,乘船不到10分钟,便能抵达紫菜养殖基地。海风轻拂,带着浓重的海洋气息。这片位于东海与南海交汇处的海域,寒暖流交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丰富的海水营养盐为紫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神奇的北纬23度赋予了南澳紫菜独特的风味,产出的紫菜以紫黑透明、薄嫩鲜美而闻名遐迩。
阳光下,大片的养殖浮漂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竹帘浸润在冰冷的海水中,紫菜生长在漂浮的竹帘上,在这里开启长达数周的生长。
林奕峂每天都会来这里查看紫菜的生长情况,养殖季时,天未亮便需将贝壳培育的紫菜孢子置于竹帘,再放入海中。这些养殖竹帘长达60米,每三个竹帘为一组,面积相当于陆地一亩地。记者用竹竿勾起竹帘,只见上面挂满黑亮紫菜,手感柔嫩细滑。
南澳紫菜的养殖地主要分布在后宅海域、长山尾海域和云澳海域,三大片区共分布着40多个紫菜养殖场,每个养殖场面积达300多亩。这片资源得天独厚的海洋牧场,不仅是紫菜生长的乐园,更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近年来,南澳县积极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关部门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丰富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也为紫菜生长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紫菜品质,林奕峂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创新尝试,今年他大胆尝试用尼龙渔网养殖紫菜,相比传统绳排,在剪菜后能节省大量晾晒空间,这一创新举措为紫菜养殖带来了新的活力。
继续往深海去,南澳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还有新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乘船从云澳渔港出发,航行4.5海里、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南澳首个深海水箱养殖基地,一个个网箱里养殖的是鮸鱼、章红鱼、云龙斑、大西洋鲷等优质深海鱼类。


结束渔民看天吃饭的,则是近年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在近海养生蚝、收紫菜,深海养大鱼,为这个网红县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