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的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内,5个80立方米的大罐整齐排列,每个罐内可以承载5吨鱼,工作人员正在对五道黑、鲈鱼进行喂养管护。据新疆海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国军介绍,眼下这些鱼体重约400克,再过一个月,便能长到500克至600克,届时就可上市销售。这些鱼主要销往乌鲁木齐海鲜市场,相比传统四大家鱼,它们的经济价值至少高出2到3倍,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

昌吉市水资源相对匮乏,传统水产养殖模式受限于自然条件,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企业投资1500万元,引进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全自动化的流水线,包括32个养殖大罐和过滤系统、供氧系统等,全部实现数控技术管理。
“当前水资源紧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优势显著,能节水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其产量相较于传统池塘养殖提高近10倍,且占地面积小。同时,便于管理与销售,减少劳动力投入,进而增加收益。”陈国军说。


此外,该公司还在另外两个养殖大罐里,养殖了4000多尾锦鲤。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名优特水产已取得成功,后期还将再建5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据了解,十三户村共有渔业养殖户30多户,水产养殖规模3000亩,年产水产品1800吨,其中梭边鱼、罗非鱼、白斑狗鱼、五道黑、鲈鱼等名优特水产品的产量达50%。目前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齐头并进发展的模式,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水产养殖之路。同时,在科技养殖、绿色养殖等方面,十三户村给予海威渔业更大的政策支持。
六工镇副镇长、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表示,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村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变。未来,村里将依托自身资源,形成村企强强联合、互动共赢的模式,尤其在旅游与研学一体化板块,双方将开展更为深入地合作。




本文转载自中国渔业报公众号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