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拥抱黄金岸线 释放“黄金效益” 福州,一座胸中藏海的城市,963千米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浪花翻涌。从陆地眺望,眼前这片海辽阔、深邃、神秘,蕴藏无限可能,吸引人们一次次前往探索,成为福州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一幕幕生动剪影。
江阴港城经济区全貌。记者 林双伟 摄
耕海牧渔,渔歌唱晚。福建耀翔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的“福远渔7852”驶向遥远的大西洋公海海域,每天太阳快落山之时便是船员们一天中最繁忙的时段,他们要在金枪鱼被拉上船的15分钟内做简单处理,放入零下60℃的超低温冷库。当收获一定数量的金枪鱼时,岸基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查找和联系附近公海上的运输船,通过运输船把捕捞船上的金枪鱼运送到指定港口。随后,金枪鱼通过冷链运输系统,被安全快速地运往目的地,最终通过超市、餐厅和电商平台等渠道,将这份来自深海的美味送到食客的餐桌上。
海上粮仓,不断丰盈。种苗是水产业的“芯片”,连江县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对此感触颇深。“从前海带收割期只有1个月,自从连江掌握核‘芯’技术后,自主研发的海带苗可视加工需要,从3月到6月分批采收。”官坞公司培育了“黄官1号”“黄官2号”国家原良种,以及“闽优1号”“闽优2号”等6个海带新品系,不仅供应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官坞公司所在的连江县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海带之乡”,全国每3株海带苗就有2株来自连江。不仅是海带,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到如今拥有80多种主要养殖品种,福州的鲍鱼、海带等优高品种已成为全国单项冠军,越来越多的深海养殖品种攻关在即。
厚积薄发,凭风起舞。10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再次传出喜讯——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正式下线。这款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的机组,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2019年至今,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相继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步步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跨越发展,形成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临港工业,集聚发展。位于江阴港城经济区的中景石化科技园,管道连绵,高塔林立。第三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装置与第四套聚丙烯装置预计今年底前投产,届时中景石化将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丙烯、聚丙烯生产基地。作为行业龙头,中景石化凭借强大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吸引众多下游厂商前来落地,福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原材料近在咫尺,交通便利,企业发展信心十足。”公司联席总裁毛健全说,企业去年3月投产,力争打造成全球规模领先的聚烯烃膜材料单一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江阴港城经济区是福建省石化布局的化工新材料专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区共集聚54家生产配套企业,连片开发的4个液体化工码头,充分实现临港物流和临港产业的深度融合。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丈量福州黄金海岸,无限风光尽在眼前。数据显示,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