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袤的西太平洋海面上,一艘重达1.5吨的无人艇乘风破浪,历经7小时科考作业后,满载海流测算资料成功返回“嘉庚”号科考船。这是“嘉庚”号首次完成无人艇协同科考母船远洋观测作业。以后“嘉庚”号出海,将多一个可靠的科考帮手。



       让人惊喜的是,该无人艇是由厦门优驶威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作为一家2022年12月才成立的公司,其因产品表现出众,已受到业内同行的颇多关注,更有行业翘楚向其抛出橄榄枝。


       18日下午,位于沙坡尾的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办“海洋企业日”系列活动,厦门鸿海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厦门优驶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未来双方将就“海洋测量无人船设备”项目展开深度合作。


       公司隶属于广州鸿海海洋专用设备有限公司,企业致力于为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术特种船舶提供国际领先的甲板装备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实力和集成能力强,提供了近十年来中国新建科考船85%以上的甲板装备,包括“向阳红03”号科考船、“嘉庚”号科考船等一系列特种船。


        2024年10月14日,厦门鸿海科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厦门海洋高新区2024XG09-G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占地约1.66万平方米。将在片区内投资建设中国(厦门)海洋高端甲板装备总部基地,落地中国(厦门)海洋高端甲板装备、中国科考船甲板装备及配件共享和供应平台、特种船舶甲板装备培训中心和研究中心、甲板装备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



       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产业应用的大型无人船定制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开发SM4800和SM5800两款双体无人船,获取专利授权13项,已完成与厦门大学、中国地震局海洋地震研究所的SM4800无人船交付,正在交付福州海洋渔业局SM5800无人船。正在开发“全域无人船”“水翼无人船”“组网拼接无人船”“海上充电宝”等新型无人船。



        为什么海洋科考中无人艇作用日益凸显呢?省钱是最直接的原因。据介绍,目前国内科考船每日出海费用为18万元到20万元。原先开展科考工作时,科考船需要在作业点原地停留进行数据采集,但无人艇加入后,科考船可以在一个作业点放出无人艇让其独立采集,之后再前往下一个点开展作业,中间无需停留。这极大提升了科考效率,理想情况下甚至可以一口气缩短近10天的出海时长,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未来人类探索海洋,海洋智能装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优驶威公司总经理李连杰介绍说,除了经济效益外,未来无人艇将给海洋科考带来诸多深刻变革。



       据透露,目前该公司正在将无人艇与无人机深度结合,从技术层面积极互补优势,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原先,无人机存在巡航不足的难题,无人艇则是困扰于远程通信的距离。如今,公司正在攻克相关技术难题,让二者结合,使无人机“化身”信号站,让无人艇信号通信范围从最远20公里增加至100公里。无人艇还能扮演“充电宝”,使得无人机续航时间得到极大提升。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优驶威公司为何能迅速异军突起?掌握核心技术是一方面,其底层逻辑则是产学研机制的集中发力。


        回忆起公司创办契机,李连杰打趣说,这源于一次幸运的邂逅。彼时,李连杰在厦门大学附近沙滩测试其无人艇设备,厦门大学科研人员路过好奇地与其攀谈。双方交流过程中,李连杰了解到,厦大对于海洋科考无人艇的迫切需求。当时,国内在海洋科考无人艇方面几乎是空白的,李连杰亲自上阵钻研技术、网罗人才,成功在1年时间拿出了其拳头产品交付厦大。


       谈及未来发展,李连杰信心满满。他说,目前公司产品已正式开模,可以流水线产业化生产,批量向市场输出产能。此外,市海洋局提供了优渥的海洋营商环境,让公司能很好地发展。


       李连杰表示,明年,公司将搬往位于翔安火炬园的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届时研发测试环境将进一步提升。2027年,公司会入驻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独立的加工车间、开发测试实验室和水池。




本文转载自厦门海洋XMHY公众号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