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国家能源局9日发布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其中,海洋油气亮点颇多。
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海洋原油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
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1170万吨油当量,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
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大幅增产近1900万吨,国内原油2亿吨长期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3个国家级示范区及庆城页岩油田加快建设,苏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试验取得商业突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陆上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持续获得重大发现,高效建成多个深层大油田,2023年产量1180万吨,我国已成为全球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再获新突破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成盆成凹机制、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在渤海海域、南海深水领域再获亿吨级油气勘探新发现,开辟深水、深层、隐蔽油气藏、盆缘凹陷等勘探新领域,支撑海洋强国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渤海南部发现全球最大太古界变质岩渤中26-6油田,渤海湾负向潜山钻获最高日产油气325吨、33万立方米,累计探明和控制地质储量超2亿吨油当量。渤海浅层秦皇岛27-3油田明下段测试喜获高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南海东部深水获亿吨级油气发现,珠江口盆地开平南油田钻获日产超千吨高产油流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渤海首个大型整装千亿立方米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项目顺利投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海上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油田群全面投产,日产原油突破8000吨,当年贡献原油增量245万吨。近年来,渤南、陆丰、流花、恩平等油气田群成为海上油气产量增长点,我国海上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
深水油气工程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取得重大突破
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瞄准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攻克自主设计、建造、海上安装等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相对传统船型,具有体积小、储油效率大幅提高、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优势。与国际上同等规模的圆筒型FPSO相比建设周期缩短一半,船体主尺寸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国内多项海洋工程行业技术空白,有效推动我国更多深水油田高效开发。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设完工。“海基二号”导管架总高338米,总重达3.7万吨,均刷新亚洲纪录,将与“海洋石油122”共同服役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标志我国海洋深水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拖揽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顺利完成3000米以深超深水海域油气勘探作业,通过现场数据处理,成功完成首张由我国自主装备测绘的3000米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全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缆采集装备的国家。
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立足统筹推进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发展,油气开发企业在切实做好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自主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加快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步伐,在推动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和新材料制造基地转型发展,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亮点成果。
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平台工作海域距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为我国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深远海作出积极探索。
信息来源:国家能源局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7350754772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