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
10月12日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在福州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
该机组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
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全国产化风电机组
据悉,该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整台机组由3万余个零部件组成,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该机组具有超强抗台风能力、
安全可靠、发电性能卓越
今年9月
采用该方案的风电机组
成功经受住了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
据介绍,该机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风速为8米/秒以上的中高风速海域量身定制,机组工程造价低,运维成本低,能够提供更低的度电成本,全面适应平价要求。机组轮毂中心高度185米,相当于63层居民楼的高度。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
抗台风能力强
将在东南部海域率先运用
单机容量越大
说明发电能力越强
此次下线的26兆瓦风机
在短时间内再次刷新了
全球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
除了发电能力强外
本次下线的风电机组
还有抗台风能力强的特点
为了应对我国大部分海域平均风速高、盐雾腐蚀强、台风强等特点,本次下线的风力发电机组采用了全密封结构防盐雾腐蚀方案,让风机能够更好地在海上满足25年的使用寿命需求。并配置了双重抗台风技术方案,不仅对叶片等易损部件做了结构上的加强设计,同时机组搭载的智能系统,能够根据风况自动调整风机风轮的朝向,减小大风的影响。经过测试,该机组具备抵御17级超强台风的能力。
该机组还采用了第三代全集成半直驱技术路线,以及叶片气动与结构协同设计等新方案。整体发电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相较于现有18兆瓦半直驱风电机组,风机整体体积增大不到10%,便于海上运输和吊装。经过测算,以500兆瓦的风电项目为例,采用26兆瓦等级的机组能比18兆瓦的机组降低单位千瓦造价5%,提升发电量4%—5%。
风电产业集聚
推动创新步伐
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纪录背后
是我国风电
形成产业集群式的发展生态
在全国多地
已经形成了多个风电的
产业链和产业园
我国已拥有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此次下线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是在福建省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研发生产的。这个产业园已经形成了海上风电主机、电机、叶片等部件研发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在6年的时间里,这里下线的风机不断刷新全球风机的单机容量记录,单机容量从8兆瓦提升至26兆瓦级。
不仅是福建,目前,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都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部件供应产业链和产业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全产业链创新步伐,使得大容量机组在经济上更具有竞争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挺进深远海。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超3800万千瓦,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占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比重将达到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