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下内容摘自拙著《海空天5000年---大国文明与力量简史》一书第六章第七节。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逝世,享年99岁。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几年前去武汉调研时曾请董事会办公室联系拜访黄旭华院士,由于医生意见不便探望而留下遗憾。谨以此文缅怀黄旭华院士,并向中国船舶事业老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新中国船舶工业建设初期,苏联给予了不少帮助。为尽快与苏联达成海军装备购置和制造合同,毛泽东主席专门给斯大林写信,最后苏联同意以有偿技术转让方式帮助中国,并派遣了100多名专家。后来赫鲁晓夫接任苏共总书记,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援华终止。1959年国庆期间,毛主席面对赫鲁晓夫“核潜艇技术复杂,花费大,中国造不出核潜艇”的傲慢,发出了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的誓言。

       毛主席为什么要发这样的誓言,因为核潜艇就是现实世界的“定海神针”,是航空母舰的克星。197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建成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入列海军服役,隶属中国海军北海舰队,被命名为“长征1号”,长征1号核潜艇在2000年退役,经过去辐射处理后,2016年10月入驻青岛海军博物馆码头,于2017年4月开始向公众开放展示。电视剧《功勋·黄旭华的深潜》中,有退休后的黄旭华陪老伴参观潜艇的剧情。

       1983年8月,中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中国从此有了海上核反击力量。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法新社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

        2021年4月23日海军节,中国新一代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在海南三亚入列服役,被命名为“长征18号”。

       从“长征1号”到“长征18号”,中国海上力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电视剧《功勋·黄旭华的深潜》介绍了中国核潜艇从零开始的研制历程,水滴型还是常规型?核反应堆放在哪个位置?这些今天军迷都了解的知识,当年可是黄旭华、彭士禄等总师们的攻关难题。黄旭华组织研制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稳定性等问题。美国曾为加强潜艇导弹发射时的艇身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用来安放65吨的大陀螺,黄旭华团队没有盲从外国经验,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的设备布局,解决了导弹发射潜艇稳定性问题。

       核潜艇总师们不但要呕心沥血科技攻关,有时还主动面对生死考验。在潜艇研制的历史上,美国1963年“长尾鲨”号失事、1968年“天蝎”号沉没、苏联1970年K8短路失火,都是艇毁人亡。1988年,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随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2019年9月,黄旭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



       黄旭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彭士禄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两人都生于广东汕尾,他们默默潜行30多年,只是近几年才广为人知。在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主要负责艇身总体,彭士禄和赵仁恺负责核动力装置,黄纬禄负责核潜艇武器、潜射导弹,他们都可以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的一生也充满传奇,他1925年出生于广东汕尾海丰,父亲湃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领导了广东海陆丰地区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父母牺牲后,幼小的彭士禄东躲西藏,吃百家饭、姓百家姓,被几十户人家收养,曾两次被抓捕入狱,1940年被周恩来的副官找到并送去延安。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化学工程专业;1956年临近毕业,陈赓大将访问苏联,建议彭士禄转专业攻读原子能核动力专业;1958年,彭士禄从莫斯科动力学院学成回国,不久后受命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论证和主要设备前期开发任务,成为中国核潜艇首任总工程师。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2021年3月22日,96岁的彭士禄走完了传奇一生,按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大海与潜艇作伴。




本文转载自中国船舶报公众号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