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防御之镜》网站等报道,当地时间本周一,在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和副总理们举行的会议上提出了俄发展造船业的最新战略。到2036年,俄将建造1637艘各类船舶;2037年到2050年,还将再建造2634艘各类船舶



根据报道,该战略规划将隶属于俄罗斯“交通运输工业支持”国家项目,战略重点包括建造服务于北极航道(北方海路)和“北-南”运输走廊的船舶。同时,该计划还将实施一系列项目,提升油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等大型船舶的建造能力。此外,破冰船、辅助船舶、客运船舶与渔船等更新也被列为优先方向。  



为了实现新的造船业发展战略,俄罗斯提出了“国家主导投资,逐步实现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未来20年,俄政府仍将是造船业发展的主要支持者,但随着俄造船厂技术能力提升和产品竞争力增强,俄政府参与度将逐步降低。最终目标是推动俄造船业实现市场化发展,并摆脱对国防订单的依赖。目前,俄造船企业已开始落实多项战略措施。  


米舒斯京表示,未来6年,俄将投入超过5000亿卢布(约合440亿元人民币)支持造船企业、配套企业和需求客户。这将是俄罗斯有史以来对造船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将提升俄物流能力,支持北极与内河航运,并推动俄内河旅游业发展。  




根据俄发布的战略文件,到2036年,俄罗斯计划建造1637艘船舶,其中713艘将在2025至2030年间完成建造。具体包括:279艘渔船、122艘海运船舶、51艘北极航道运输船、251艘河海运输船、541艘辅助与服务船舶、375艘客船及18艘破冰船。2037至2050年,俄计划再建造2634艘船舶,涵盖465艘渔船、200余艘海运船舶、近90艘北极航道运输船、600多艘客船,以及876艘辅助船舶和29艘破冰船等。


与此同时,俄提出到2036年,该国民用船舶占比需从目前的水平提升至61%,到2050年提升到64%;现有船厂产能利用率需在2036年达到61%,到2050年增至73%船舶配套国产化率需在2036年达到50%,2050年提高至80%;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船舶占比也需在2036年达到50%。




另据塔斯社报道,除发展民用船舶外,俄2050年海军装备发展战略也已处于最后准备阶段。该战略包括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具体建造计划,以及未来10年投资8.4万亿卢布用于建造海军新型舰艇的详细方案。


业界人士表示,在受到“制裁”和限制的外部环境下,俄抛出史上“最有雄心”的造船业发展战略对该国发展海事物流、提升北极航线运输能力等至关重要,但也不排除俄在美国宣布振兴造船业的背景下,也希望提升造船业发展自主权的竞争心理。随着地缘竞争的加剧,俄罗斯与美国大力发展造船业,凸显了大国在不确定国际环境下对工业自主权的重视,这种围绕海事能力的大国竞争,或将在未来影响并重塑全球航运与贸易格局





本文转载自中国船舶报公众号

Layer 1

客服电话 (点击复制)

15159723275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意见反馈 帮助文档 返回
顶部